发布时间:2025-03-26 23:00 浏览次数:
近日,湖南信息学院《工程测量与数字测绘》教学团队把课程搬到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测绘地理信息厅。这个教学实践主要是为了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研究、创新、竞赛、应用”这几个环节给串起来,这次教学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研习和教师的引导来达到以研促学的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特别注重用实物展品来启发学生思考。 测绘展厅里摆着从古至今的各种测量工具,比如说古代的简仪、浑天仪这些老物件,再到现在用的高精度测绘仪器,还有不同时期的地图标本。老师们会引导学生对比古今测量方法的不同,比如说古代人怎么画地图,现在又怎么用卫星定位,同学们自己提出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能怎么改进传统地图的不足”这样的研究题目,然后分组展开讨论。 这种带着问题去研究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清楚技术是怎么发展过来的,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看到,课程组在这次实践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和发现问题。比如说在观察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留下的工作照片和勘探工具时,同学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行业前辈们是如何开展勘探工作的;当分析古代地图存在的精度问题时,各小组通过协作提出了不少创新思路,像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这类数字工具来重新绘制历史地图。课程团队设计的“教-学-研-赛-创-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衔接,为同学们后续参加专业比赛或者科研项目打下基础。
有参与学生反馈说:“在博物馆开展的实地研学活动,让我们跳出了教材的框架限制,真正理解了测绘技术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过来的。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这种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正在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逐步转变为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型人才。
据课程团队负责人介绍,学院十分重视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学院以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程测量》教学研赛创用课程改革研究(202401001837)”为契机,通过把博物馆资源整合进教学环节、创新授课方法、强化研究导向等措施,课程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未来学院计划继续推进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着力培养既掌握专业技术又具备创新思维的工程测量人才。(图/管理学院 文/罗桢 田卫明 一审/谭耀华 二审/李静 三审/杨继梅)
COPYRIGHT 2004-2018 湖南信息学院 备案序号:湘教QS4_201212_010026 | 湘ICP备05002975号/许可证号:A10010065
地址: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塘工业园湖南信息学院(邮编:410151)| 招生热线:0731-84098666 传真:0731-84098777 联系信箱webmaster@hnuit.edu.cn